蒙古人逐水草而居,成了遊牧民族,屏東縣佳冬鄉“石光見”的西瓜農夫,為了種西瓜,同樣是“遊牧”全臺,成了有趣的西瓜遊牧民族,每年在家時間只有兩、三個月,相當辛苦。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石光見”是佳冬石光、玉光兩村舊地名,村內許多人以種植西瓜為業,且是全省種透透。他們隨著氣候變化,由南往北,四處找尋合適的大面積
河川地或山坡地租賃,因此從四重溪、楓港溪一路種到大甲溪、大安溪,足跡也從恒春、東港、臺南、雲林、臺中、桃園,甚至翻山越嶺到了花蓮、宜蘭,都可見他們的身影,遊移全省種西瓜。就連花蓮玉裏種西瓜的技術,也是他們帶過去的。

種植西瓜30多年的玉光村老農楊川淋說,山坡地和溪埔地最適合種西瓜,西瓜怕露水,恒春因落山風吹拂,夜間露水少,西瓜長得好,也因日照足、溫度高,這裏的西瓜比其它地方都早熟,每粒都有廿臺斤以上。越往北,因氣候較冷,西瓜長得慢,產期晚,但果實會比較大,甚至長到四十臺斤以上。

西瓜生長期約一百天,采收期半個月,石光村瓜農余敏雄說,在西瓜進入成熟期時,為了防範西瓜被盜,早在一個月前就整天在瓜田守候,晚上睡在工寮或車上,喝著維士比加米酒提神。

瓜農們在園裏搭起簡單工寮,裏頭只有木板床鋪和瓦斯爐具,一天三餐都在這裏解決,冬天晚上巡園時,還要穿雨衣禦寒。住在工寮,陪伴的只有孤獨和冷風,夜晚一片漆黑,聽收音機成了唯一的消遣。

種西瓜是“粗本的頭路”,以一甲地可以栽種二千二百株瓜苗、每株瓜苗七十元計算,成本就要近十五萬元(新臺幣,下同),還不包含租金、施肥和水費。每位瓜農動輒五、六甲地以上,成本都要百萬元,相當驚人,若遇到氣候不佳,鐵定血本無歸。楊川淋就說,他在楓港溪種西瓜時,曾經遇到象神臺風大雨,沖毀田園一切設施,所幸還有五天才植栽瓜苗,但已讓他損失七十萬元。

恒春大平頂、白砂西瓜采收即將結束,接下來就是四重溪西瓜產期。今年大盤商每臺斤以九元向瓜農收購,比起去年的十四點六元低了不少,但至少不會賠錢,他們勉強接受。

楊川淋夫婦倆最近收起行李,結束恒春一個多月“顧寮”的日子,旋即馬不停蹄地前往西螺找地種西瓜。雖然天已冷,但為了生活,他們還是得繼續一站一站的“遊牧”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慶玲 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