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禮儀


  偷檐燈  
  漢族生育習俗。流行於四川部分地區。人死之後,親友要前來祭奠死者,喪家 則要擺酒席酬謝大家。如死者是高壽之人,席間便常會有人將碗偷走。據說,偷到 碗者便會高壽。 
  送祝米  
  漢族生育習俗。又稱送粥米、送大人情。流行於四川各地。婦女生了小孩約一 周後,娘家父母邀請姑母、姑婆、舅母、姐妹、近鄰等,帶上雞蛋、雞、紅糖、糯 米前往祝賀。主人家備宴席款待。客人返回時,要帶回一些塗成紅色的雞蛋,分發 給家中長輩和兒童,認為這樣會帶來好運。  
  小陪送  
  漢族生育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出嫁的女兒懷孕生子後,娘家要為小孩送去 一套日常長生活用品,如衣服鞋帽襖等,稱為小陪送。這是與女兒出嫁時陪送的嫁 妝相對而言的。  
  開葷 
  漢族生活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嬰兒長到一定時候(有的100天,有的4個月 或5個月、6個月),舉行該儀式。屆時,主人家備好酒、菜,請來德高望重的老人, 用筷子蘸點酒和菜抹到嬰兒嘴唇上,邊抹邊說些吉利話,如:“吃點酒,天長地久; 吃點油,穿緞穿綢;吃點肉,多福多壽;吃點飯,家財萬貫。”說畢,給小孩一點 賞錢,表示祝賀。從此,小孩便可隨意吃飯、菜了。  
  抓周 
  漢族生育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小孩滿周歲時,舉行此儀式。屆時,先為小 孩沐浴,穿上新衣,然後將文房四寶、珍寶古玩、彩緞花朵、秤尺刀剪及各種玩具、 用具陳列於屋中,任由小孩隨意抓取。以其所抓之物來預測孩子將來的愛好、誌向 及前途等。  
  搖竹盼長 
  漢族生育習俗。又稱嫩竹娘或搖毛竹。流行於成都平原及川東地區。一般在農 歷除夕之夜舉行。吃過年飯後,有小孩的人家由母親或祖母將家門前竹林中的空壩 清掃幹凈,每隔三五步插一炷香。然後,把小孩叫到竹林中,選一根長勢良好的嫩 竹,叫小孩抱住竹子一邊搖動一邊念誦:“嫩竹娘,嫩竹娘,二天我長來比你長。” 以望日後小孩長得身高體壯,成為有用之才。  
  拉保保  
  漢族生育習俗,又自稱拉保爺、拜幹爹、闖拜、寄拜等。流行於四川各地。孩 子出生後,如體弱多病,家人便帶去請算命先生推算其生辰八字,在五行中有無殘 缺相克,某年、某月、某日是否犯了關煞。如有殘缺或相克,則托人尋找,或於路 邊、街頭為孩子拉一個過路人食用,度讓孩子拜其為“幹爹”。請他為孩子支關煞。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一些地區拉保保的習俗逐漸歸集於固定的時間和場所,如在川 西廣漢一帶,人們於每年正月十五日房湖公園拉保保。  
  射將軍箭  
  漢族生育習俗。流行於川東等地區。若小孩犯了關煞,須依照算命先生所指方 向,在橋頭或貧路口沖煞。屆時,家人帶一小孩,備上香燭酒菜,以及竹制的弓箭, 等候在路旁。若見路上有人走來,即上前攔住,請其射箭去除關煞。並請此人吃點 酒菜,以表謝意,有還要小孩拜其為“幹爹”。  
  曲耳比  
  彜族求子習俗。彜語音譯,意為促育。久婚不育的婦女,需請祭師念經,舉行此儀式。屆時,主人家準備好一頭母豬、一頭小豬、一只雞、一個雞蛋、一壇酒和15枝柳枝作祭品,請祭師來家裏念兩天經。第一天,在家中念經。第二天到山上,不育婦女坐前面,祭師坐在她後面念經,邊念邊燒小豬肉吃。念完經,將婦女的全套衣服和她丈夫的帕子、綁腿捆在樹上,並把雞蛋扔掉,回到家裏,人們認為,這樣可使不育婦女盡快情孕生子。  
  父子連名制  
  父系制度下父名子名世代相連的命名制度。古代氏羌系民族的命名制,今仍盛 行於涼山彜族中,即子名聯結在父名之後,如古侯篤直一篤直迪俄一迪俄曲哀一曲 哀拍勒古侯是父名,篤直是子名,如此類推。這種父系命名制度便於家支譜系的口 耳相傳,是維系父系血緣關系的一種方式。  
換裙子  
  彜族人生禮儀。女孩在15歲前,穿紅、白二色的童裙,梳獨辮。滿15歲時,要 舉行秘密儀式,換上中段為黑藍色的拖地長裙,將獨辮梳成雙辮,戴上繡滿彩花的 頭帕,扯下小時候穿耳的舊線,換上銀光閃閃的耳墜。儀式在姑娘家中舉行一群同 齡同性夥伴主持,其他人一律不能參加。夥伴們一邊說笑,一邊把姑娘打扮成假新 娘打扮成假新娘。舉行過這一儀式的姑娘,便可自由社交、到歌場跳舞唱歌和談情 說愛。  
  成丁禮  
  摩梭人人生禮儀。流行於鹽源縣瀘沽湖畔。農歷春節舉行。摩梭小孩男女均穿 長衫,到了十二三歲則要改裝:男孩穿金邊大襟短上衣和寬腳長褲,系腰帶,穿長 靴,戴禮帽;女孩穿金邊大襟短上衣和百褶裙,大盤頭,佩珠串,腰系紅帶或彩帶。 換裝儀式由祭師主持,在正房內舉行,換裝的孩子需洗凈全身,由合屬相的同性親 屬給其換上新裝。女孩在右邊中柱旁舉行穿裙儀式。男孩在左邊中柱旁舉行穿褲儀 式。祭師祭神祭祖,誦祝賀詞。長輩們贈以禮品,表示祝賀。結束這一儀式,表明 孩子已長大成人,可以進行社交活動。  
  看人戶  
  漢族婚姻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男女到了婚嫁年齡,經媒人介紹雙方情況後, 如雙方都感到滿意或比較滿意,便會擇吉日“看人戶”。男方看女方,一般在集鎮 上,經人指點,男子悄悄在遠處觀看女子的容貌、身材、有無殘疾等。女方看男方, 要鄭重、具體得多,一般是先定下時間,由女子的大姑、小姨等人一道去男家做客。 男家買肉打酒,熱情款待。女家除看男子人品、身材狀況外,還要看房屋好壞、家 境貧富等情況。看人戶為舊時民間婚姻成敗的重要一環,如雙方滿意,便算“看起 了”,如不滿意,稱為“沒看起”。 
  放人戶  
  漢族婚姻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男女方經過“看人戶”的儀式後,便頻繁接,相互了解一段時間後,彼此熟悉,感情加深。這時,女家便正式將女兒許配給 男方,稱為“放人戶”。女子放了人戶,出嫁在即,家裏得為其準備陪奩。  
  打行架  
  漢族婚姻習俗。當家中經常出現怪影或怪事時,須請端公舉行此儀式驅邪。屆 時,端公將清油燒沸裝於碗內,碗中放一把湯匙。同時,點燃火把,盛一碗冷水備 用。舀一匙熱油澆在火把上,然後向上面灑冷水,火把猛烈爆旺並劈啪作響。端公 手持火把在各間屋子裏走一遍,最後來到門外。這樣,邪魔便被驅逐出家門了。  
  添箱  
  ① 漢族交際習俗。民間凡屬女子出嫁,親友和近鄰中與新娘相好的未婚姑娘們, 都要向新娘贈送禮物。常見禮品有鏡子、熱水瓶、化妝品、被蓋、毛毯等。 
  ②漢族婚姻習俗。凡遇女子出嫁,家中都要置辦一套嫁妝。如家庭經濟情況較差, 可不置其他嫁妝,但必須置辦兩口箱子:一口紅色木箱、一口皮箱。  
  一月不空房  
  漢族婚姻習俗。流行於瀘縣等地。婚後三日或數日,女家派人持帖去迎接新婚夫 婦回娘家耍。按習慣,娘家不能留宿,女兒、女婿必須回婆家新房歇息。結婚一個月 之後,女兒、女婿才能在娘家留宿。  
  從小備嫁妝  
  彜族婚姻習俗。姑娘出嫁時,以能帶大量的嫁妝到婆家為榮。嫁妝主要通過姑娘 從小到大不斷地積累而獲得。當姑娘剛懂事時,母親便會培養她愛勞動、善積累的習 慣。比如,把一窩小雞交給她照管,並將其中一只指定給她,說:“你好好照看,長大後就有雞帶到婆家去了。”稍大,父母會告訴她:餵好了母豬,就會有小豬;放好 了羊群,就會有羊羔。屬於女兒的豬羊長大了,或養或賣,父母代為保管財產,並隨 時告訴她有了多少積累。每年秋季,是姑娘們積蓄嫁妝的好時機。她們三五成群地到 田地裏拾谷穗。拾回的糧食,母親為其單獨存放。平時,姑娘們學習撚線、織布和做 各種針線活。縫好的衣裙,也單獨存放。這樣日積月累,到了出嫁時,嫁妝一般都比 較可觀。新娘深知積累嫁妝的艱辛,因此不會輕易付與他人。按習俗,新娘出嫁時並 不帶走嫁妝。在與丈夫共同生活一段時間後,確認丈夫可做終生伴侶時,才回娘家擡走嫁妝。 
  單歲成婚  
  彜族婚姻習俗。結婚的年月,應以女方年齡是單數為吉。如13歲、15歲、17歲等。 結婚的月份也多選在單月,以7月、9月、11月等為吉。 
  雜空  
  彜族婚姻習俗。流行四川。民間俗話說:“打谷子的飯,栽秧子的酒。”每年栽 秧時節,主人家要請幫忙栽秧的人吃栽秧酒。屆時,主人買回新鮮豬肉,磨出豆花, 把早已準備好的臘肉、鹽蛋、花生、鹵肉端出來盛情招待栽秧者。栽秧酒自晨至晚吃 五餐,早、中、晚三次正餐之外的稱為幺臺。當太陽當頂時,主人家把幺臺如湯圓等 送到田邊,大家一邊吃喝一邊說笑,議論誰栽得快栽得好,主人則殷勤勸食。酒足飯 飽後,吸一袋煙,又下田栽秧。如果栽秧酒吃得不滿意,栽秧人會給主人添些麻煩: 或有意多栽幾行,少栽幾行,稱為“秧雞”;或有意栽點“彎彎秧”,這樣不僅會少 栽窩數,而且會給今後薅秧帶來困難;或是留下一個田角不栽,讓主人自己去補,以 示懲罰。     帕木莫木  
  彜族婚姻習俗。彜語音譯,意為告慰丈人。新婚夫妻共同生活一段時間後,便選 定吉日,雙方回娘家告慰父母。屆時,要殺一只豬或羊,掏去內臟後,連同一壇酒送 去。行前將豬或羊的尾巴煮熟,並在路上吃掉,表示不留尾巴,萬事如意。老人見女 兒、女婿雙雙來到,知道他們感情不錯,將要一同創立家業、生兒育女,自然十分高 興。除殺豬宰羊表示祝賀外,還允許女兒帶走嫁妝。  
  搶帕子  
  藏族婚姻習俗。流行於松潘縣等地。當地未婚女子平常頭上都搭著紅色頭帕,小 夥子看中某位姑娘後,不管是否認識,都可趁其不備搶走她的頭帕。當姑娘追上來時, 小夥子會告訴她晚上到什麽地方取頭帕。屆時,雙方都會約上自己的好朋友,來到約 定地點。經過交談,姑娘如不滿意,便會要回頭帕,約會很快結束;姑娘如有意,就 會玩耍至深夜,臨別還約定下次見面的時間。隨著感情的加深,雙方參加約會的人越 來越少,最後只剩下一對有情人。頂毪衫藏族婚姻習俗。流行於金川河流域。每到夜 晚,小夥子們便各自頂上一件毪衫,結隊去找姑娘們對歌。姑娘們也聚到一起,坐在 鍋莊旁等待。小夥子們用毪衫遮住臉,躲在角落裏,變著啜音與姑娘們對唱情歌。姑 娘們雖看不清對方的面,卻能聽出哪是自己情人的歌聲。唱著唱著,一對對情人便坐 到一起,共頂一件毪衫傾訴心曲。  
  開口酒  
  羌族婚姻習俗。流行於汶川、茂縣、理縣等地。男方相中某位姑娘後,請媒人去 女家說親。女方家同意,即向男方提出需辦多少酒席。吃了此酒,雙方便算初步訂下 婚事。  
  小訂酒  
  羌族婚姻習俗。又稱插香酒。流行於汶川、茂縣等地。男方備辦開口酒數月後, 擇吉日到女家辦酒席招待其近親,並送錢幣、豬膘等財禮,在神臺上插香祭神,正式 訂下雙方的親事。 
  大訂酒  
  羌族婚姻習俗。流行於汶川、理茂縣、理縣等地。吃過小訂酒一段時間事,男方 擇吉日再到女家備辦酒席,招待其所有的親友。同時,送去財禮,特別要送一份貴重 禮物給嶽母。在這個儀式上,男女雙方商定婚期、婚禮等事項。  
  還姑娘  
  苗族婚姻習俗。又稱還種。流行於川東南苗族地區。當地習俗,把姑家女兒嫁給 舅家為媳看作是姑姑出嫁的一種賠償,故稱。按慣例,姑家的大女兒必須嫁給舅家兒 子,稱作還娘頭。如果舅家無子,外甥女出嫁也得征求舅舅的同意,並要向舅家送一 筆外甥錢。該習俗現已有很大改變。  
  打發傘  
  苗族婚姻習俗。流行於川東彭水縣等地。婚後的第一個端午節,女婿、女兒去丈 人家,丈人家要買兩把傘作為打發。新娘在回婆家的路上,不管天晴下雨或陰天都要 打傘。相傳,有一對苗族青年相愛,當小夥子到女家求婚時,被姑娘的父親拒絕。小 夥子離開時,姑娘送給他一把傘。半路上下雨,小夥子打開傘,姑娘從傘裏跳出來, 從此結為夫妻。  
 生命禮儀 去單回雙  
  苗族婚姻習俗。新婚之日,男方前去迎親的人必須是單數,女方送親的人也應是 單數。迎新送親的人加在一起就在雙數,故稱。 拜客 苗族婚姻習俗。新婚第二天早上,新娘拜見婆家三親六戚。主人在茶盤上放一封 大紅請柬,擺出新娘在娘家精心制作的鞋子,按照親疏順序,請三親六戚受禮。這時, 親戚們要丟拜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慶玲 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