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咖啡”一詞源自阿拉伯語“Qahwa”,意思是「植物飲料」。喝咖啡不僅是一種消遣,它豐富的文化內涵是對理想生活方式的一種追求。男人愛咖啡,因為它具有男人般渾厚有力又不失溫和凝重的氣質。男人們一度愛咖啡豆而忽視了身邊的女人,導致17世紀的英國婦女曾集體請願向咖啡宣戰。

  有人說世界上的第一間咖啡館是在大馬士革,也有人說是在威尼斯,還有人說是在巴黎。不管怎樣,是歐洲的男人們賦予了咖啡極為旺盛的生命力,咖啡的文化也可以說是歐洲男人的文化。

  一位維也納藝術家說:“我不在家裏,就在咖啡館,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

  在奧地利的維也納,歐洲最經典的咖啡屋“藍瓶子咖啡館BlueBottle”,第一次將咖啡與蜂蜜、牛奶混合調制成美味的維也納咖啡,維也納人甚至把它和音樂、華爾茲相提並論,稱為“維也納三寶”,可見維也納人與咖啡的情緣。從街角供人們站著喝的咖啡亭、大學附近學子聚集的咖啡店,到劇院旁、皇城邊富麗豪華的咖啡廳,少說也有幾十家,有的咖啡屋早晨6點半即開張,直到淩晨2點才打烊。在“音樂之都”上空流動的空氣裏不僅有美妙的韻律,而且彌漫著咖啡的醇香。
  在意大利有一句名言:“男人要像好咖啡,既強勁又充滿熱情!”在意大利,咖啡和男人其實是異曲同工的兩樣東西。英文名稱為Espresso的意大利咖啡,色澤純黑,又濃又香,面上浮著一層金黃泡沫。小小的一杯意大利咖啡的分量只有50毫升,濃稠滾燙,叫人一飲便難以忘懷。

  在法國,沒有咖啡就等於失去了生活的色彩,法蘭西民族將咖啡文化提升到這個近乎脫俗的境界。最能表現法國人嗜好咖啡的事件,就是在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期間,法國人從超級市場搶購回來的商品不是日用品,卻是大量的咖啡和方糖。天生浪漫多情的法國人喝咖啡講究的不是咖啡本身的品質和味道,而是飲用咖啡的環境和情調,那是一種優雅的韻味,一種浪漫的情調,一種享受生活的愜意感。
  在法國,隨處可見依附於建築物而存在的風格各異、大小不同的咖啡館,大街小巷、樹陰廣場、河岸遊船、陽臺鐵塔……露天的咖啡座,更是法國人浪漫生活的寫照,花花綠綠的遮陽傘成了點綴香榭麗舍大道的獨特街景。對於癡迷咖啡的人而言,巴黎河左岸流淌著咖啡香的街道,永遠有最值得回味的香醇空氣。在這裏,一邊品著咖啡,一邊可以想象當年畢加索和海明威的生活。咖啡館是法國人的精神食糧,是法國社會和文化的一種典型的標誌。著名的“普洛可甫(LeProcoPe咖啡館”,無論從裝飾上還是文物擺列上依然保持著原來的格局,散發著古典的魅力。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的思想家伏爾泰、盧梭、狄德羅,以及大革命三雄羅伯斯庇爾、丹東和馬拉等都是這裏的常客。

  作為一種飲料,咖啡帶給人們的是享受、健康、振奮;作為一種文化,咖啡熏陶出歐洲男人獨有的優雅浪漫、凝重有力的品質。

  來咖啡館,首先當然是來喝咖啡的。
  咖啡這種神奇的飲料,早在阿拉伯人時代就被賦予了神奇的功能,借助咖啡,人們思考問題、夢想世界、辯論時政,“是思想家和國際象棋大師的精神食糧”——阿拉伯人就是在咖啡鋪中錘煉國際象棋技藝的。來到咖啡館,人們閱讀、聊天、聽音樂、下棋,在噴香的咖啡味道中,讓理性思想插上浪漫夢幻的翅膀。
  歐洲人同樣是一個熱愛思辯的民族,咖啡在他們手上,變成另一種極致的文化。凡是酗酒、賭博的,統統不允許進咖啡館的大門外,因為人們來咖啡館是為了促進智慧上的成長。這種對咖啡館的熱情迅速膨脹,到1730年,僅在未來民主革命旋風中心的巴黎一地,就有大小咖啡館近4000家。放眼別的地方,像倫敦、羅馬、德國和奧地利,人們已經來不及建造新的咖啡館了,而是更多地把鬧市區的飯廳、酒館甚至高級旅店直接改造成高大的巴洛克風格的咖啡館。

  再後來,咖啡館的功能更多,茶、可可、酒類飲料、各式奶制點心甚至菜肴都有供應,在有的咖啡館,人們還可以留宿,經常時至午夜還燈火通明,非常熱鬧。
  為了開辟更為廣闊的公共社交生活,那時的高級咖啡館都不惜工本建造了可容納幾十張甚至近百張咖啡桌的大廳。很長時間內,這裏曾經是歐洲城市裏最早的,也是惟一可供各階層的人們自由來往聚會的場所,在各色人等的往來間,咖啡館裏的學者靈感如泉湧,人類文明的精粹,從這小小的咖啡桌上,慢慢地彌漫到全世界。
  所以語言學家塞繆爾·約翰遜認為,咖啡館不只是出售咖啡豆的場所,還是一種思想,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社交模型,一種哲學理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慶玲 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